放飞中国足踝外科之梦——专访张建中教授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07-28

不惑之年——足踝外科梦想的开端


张建中教授出门诊(每周二下午,每周四上午)


《论语》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1999年,张建中教授40岁,赴美国巴尔的摩联合纪念医院足踝外科学习。在美国学习的所见所闻是令他记忆深刻的。


他曾在2002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医生工作的高效率和敬业精神令他非常感叹。他进修的巴尔的摩联合纪念医院,医生出门诊时间是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6点多,一个医生一天要看80多个病人,负责6个诊室,3个秘书协助一位医生安排好病人。医生要一个一个诊室去看,制订好诊治方案。他们没有吃午饭的时间,只能在两个病人之间挤出五六分钟吃点汉堡之类的食物。在他进修的半年时间里,他从没看过美国医生不耐烦地跟病人说话的现象,他们总是耐心地解决患者的问题,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张建中教授亦如此。在张教授看来,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也应该是医生专业精神的一部分。此外,张教授还采用美国医生出诊的方式,把传统的病人排队问诊围着医生转,变为医生围着病人转。这可谓是国内唯一采用此种方式问诊的医生,并沿用至今。


也许正是在巴尔的摩联合纪念医院足踝外科学习的这段经历,在张建中教授的内心种下了一个关于足踝外科的种子,要知道,那时候国内的医院还没有单独建立足踝科室,也鲜有足踝专科的医生。


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矫形中心


于是,张建中教授归国后就在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集足踝外科、足部护理、足踝康复和足踝支具辅具四位一体的诊疗中心。在当时开展了34项新技术,采用当时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治愈了上千例疑难顽症。张教授曾说:“我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治好病人的疾病,但我能保证百分之百尽力。”


培养足踝外科专业人才是足踝外科事业发展的另一核心工作,张教授也一直致力于此。从2000年至今,同仁医院已在国内累计招收约400名足踝外科专科进修医师;从2006年开始,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国性国家级别的足踝外科继续教育研修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日积跬步,终成千里。十几年的继续教育对我国足踝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足踝技术的传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谦和、微笑,足踝外科矫形中心的年轻医生亦为患者耐心解答问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就意味着专注。经过近20年的发展,足踝外科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张建中教授亦成为中国发展足踝外科的先驱人物与领军人物。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我国足踝外科学术界的第一本专业期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


2014年6月,一本杂志记录和承载中国足踝外科的发展历程,并为现代足踝外科新技术应用提供专业传播渠道的首本专业期刊——《足踝外科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正式创刊。它不仅填补了足踝外科专业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足踝外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张建中教授不仅作为它的主编,更是孕育它成长的人。


众所周知,中国足踝外科起步较晚, 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 我国的医学前辈开始尝试对足踝外科疾病的治疗。1992年在老一辈骨科医生推动下,才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成立了足外科学组。在随后的10年中,我国才有真正的足踝外科专科医生,一些医院开始成立足踝外科专业组或足踝外科。尽管如此,和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足踝外科专业水平还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很多医院在足踝部疾病的治疗上还停留在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的水平。许多足踝部疾病的专业名词,对于中国医生来说还相当的陌生。

▲在父亲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张教授这里求医的内蒙古女大学生,父女俩期待的眼神让人难忘


张建中教授深深认识到我国足踝外科发展的不足。和我国人口大国的地位相比较,足踝外科专业医生还很少,专业的交流平台贫乏,医生们的需求又很迫切。经过精心筹备,张建中教授极力促成了《足踝外科电子杂志》的创刊,并发行至今。


正如张建中教授在首刊刊言中所写:“长期以来中国足踝界的前辈们都怀有这样一个心愿:能够为足踝外科医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交流经验、可以分享心得,可以展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出自己失败的案例,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改进和发明。 它可以像一条纽带联系着广大医生,也可以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多年来这是一个梦想,但它终于成为了现实。今天《足踝外科电子杂志》承载着这个梦想,在众多足踝外科医生的热切期盼中,迎来了它的首卷发行。”

▲张建中教授与小病患在交流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就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中国足踝外科的梦想也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出来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承载足踝外科科技创新的使命



众所周知,国外高值医用耗材占领中国市场多年,价格高于国内产品多倍。这样的市场格局主要是由于外企的技术垄断造成。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悄然成立。

▲张建中教授要求做好每一位病人的病例管理。

国家一直对于医疗科技的创新给予大力扶持与鼓励,本土企业也不断发起突围,在技术研发层面奋起直追。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和足踝康复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它致力于发展医疗、研究和研发生产一体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中国自己的足踝医学知识产权体系。该委员会目前有专家委员120人,青年委员100人。在许多医工工程上都正在做出创新与转化的努力。


“将医生们的临床想法、实战经验转化成适合国人医疗需求的产品,努力发展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产品,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足踝医学知识产权体系。”这无疑是站在了国家与民族战略发展的层面去发展足踝医学。


科技创新的背后必定是人的情怀。

 


足踝外科技术的普及与规范——始终走在放飞中国足踝外科之梦的征途上



张建中教授的手握过无数病患的脚,无一例外。


医学是经验学科,需要每一位医生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医生的工作内容是人最为宝贵的生命,每一位医生的准入与规范就极其重要。在2016年1月1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住院医师规培后再加2-4年专科规培”。且认为“规培”应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


张建中教授是中国最先致力于足踝外科专科发展的专家,参加国内外各项学术交流与会议不胜枚举。十几年来在推动足踝外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毫无疑问,领导与组织创建中国足踝外科医师专项能力培训体系和制定足踝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重任落在了张建中教授的肩上,北京同仁医院也成为国内首家足踝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


在国家卫计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领导下,张建中教授领导与组织创建的中国足踝外科医师的专项能力培训体系已初具雏形,足踝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制定工作也正在进行。目前足踝外科医师专项能力培训采用有利于偏远地区足踝医生学习的远程教育方式,结合专家面授的形式和到足踝外科专科培训基地培训的方式。“今年年底将初步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踝外科医师的专项能力培训体系。将足踝外科专科医生的准入、规培、继续教育都规范化、标准化。这将极大提高中国足踝医师的技术,也有利于足踝外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张教授说道。


此外,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分级诊疗制度,2017年7月2日,张建中教授代表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与南阳市骨科医院(覆盖11个县)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建立起“北京——南阳——基层”的绿色通道。实地帮扶地方医院足踝外科技术发展,远程会诊当地足踝患者。实现足踝外科技术的下沉,提高基层医生足踝外科诊疗水平。


“只有基层诊疗水平切实提高,分级诊疗的政策才能贯彻落实,才能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张教授讲道,“打造区域专科医联体是众多探索之一,也是有益的探索之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登高望远,顺势而为,这是世界、中国发展之所为,也是在医学众多专业中足踝外科发展之所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开篇也是《大学》的核心。虽任何至善之境都不存在,任何极致追求都很难实现,但我们的先贤早就告诉了我们穷物无极的道理,君子修行永远没有成人定格的完成时;我们的文化在两千年以前就为我们整个民族设定了最为宏伟的目标,大道之行永远没有停歇之时。


所谓目标也许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执守信念,镌刻一生,虔诚实践的。或许这就是生命意义的所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服务项目
Copy right (c)2019-2020 陕西兴荣益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2022012394号-1